文化背景

蘭嶼原名為紅頭嶼,因盛產白花原生蝴蝶蘭,加上1947年參加日本花卉展獲得殊榮,因此改名為「蘭嶼」
蘭嶼距離台東南外海49海浬,面積約45平方公里,隸屬台東縣,為台灣第二大附屬島嶼。
蘭嶼島為達悟族(又稱雅美族)居多,共有六個村落各部落自主自治,由於生活環境的獨立,傳統文化保存得最為完整,部落間的糾紛都以親族群體相互協調解決,社會活動則端賴父系氏族群體及魚團組織來管理。物質文化表現極為豐富,雕造板舟技術,打造銀器,捏塑陶壼泥偶之技藝均具特色。傳統的地下屋冬暖夏涼極具,全年的祭典儀式以配合捕撈飛魚之活動為主,視飛魚為神聖物,歌舞方面婦女的頭髮舞在各原住民族群獨樹一格,而男士們的勇士舞則是另一種力與美的表現。
雅美族特有的「飛魚文化」,每年三月,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,雅美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,祭典之後,雅美人開始捕飛魚;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,捕不同的魚類,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,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,也遏止了人類濫捕、貪婪的情況發生。
 
蘭嶼獨有的地下屋建築,更是一項值得保護、發揚的世界遺產,目前僅在島上朗島、野銀部落才看得到,家屋數不多,實際可用的地下屋建築更少,多年來,各界研究者及藝文人士,盼其列名世界文化遺產的呼聲極高!